●朱婉榕
兵团精神是几代兵团人扎根边疆、奉献边疆,忠诚履行职责使命的见证。从开垦荒地建农场到驻守边疆稳大局,兵团精神在迎难而上的兵团事业中孕育形成,对内凝心聚力、对外树立形象,推动兵团各项事业不断发展壮大。天然具有红色基因的兵团精神跨越时空、永不过时,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砥砺我们履行好新时代兵团维稳戍边职责使命的不竭精神动力。兵团精神所具备的开放包容、育人铸魂、凝心聚力的作用,同样能够在推进兵团乡村振兴中发挥特殊作用。
推进产业振兴。首先要做好政策衔接,保证产业发展的连续性,出台产业振兴战略规划,扶持小微产业项目,积极发展特色产业,打造边境连队独特产业品牌。其次,要让文化在产业振兴中扮演重要角色,可以依托兵团精神和兵团军垦文化与旅游、文化、教育、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扩大连队文化产品知名度;鼓励围“红”招商,做好以兵团精神为核心的兵团红色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延长文化产业链。第三,鼓励支持连队发展集体经济,盘活现有的遗址、场馆、纪念碑、文艺作品等文化资源,通过承包、租赁、入股等方式提高资源利用率,增强连队独立造血能力。
推进人才振兴。人才是第一资源,连队人才主要有两大来源,一是挖掘培育好本土人才,二是通过各类人才招录计划等专门政策吸引外来人才。所谓抓好本土人才,就是用好连队的“中坚职工”和“草根专家”,如马军武、李青春等先进典型,发挥他们长期浸润于屯垦戍边文化氛围的优势,充分释放他们感染、带动其他职工的能量。所谓抓好外来人才,就是帮助那些想要投身连队建设的人才在实践中找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使命感,使他们成为真正的兵团人。营造充满文化气息、有凝聚力的连队氛围,是一线职工群众的期盼,围绕忠诚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内容进行宣传教育,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职工群众驻守祖国西北边境的信念。同时,要搭建人才施展才华的平台,为他们投入乡村振兴扫除后顾之忧,通过实践锤炼,使其成为真正能堪大任的振兴人才。
推进生态振兴。从生态扶贫走向生态振兴,在边境连队要做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和“冰天雪地就是金山银山”文章,围绕保护生态和振兴文化的双重任务打好组合拳,实现生态和文化双赢。一是要因地制宜采取差异化发展措施,对于生态条件良好且文化资源富足的连队,更多运用市场化手段,发展生态旅游、文化旅游;对于生态条件脆弱的连队要坚决予以保护,避免过度开发。二是要统筹推进乡村建设,推进农田生态化管理,改进耕作模式,科学种植并缩减农膜使用范围,实现农田残膜综合治理,减轻对环境造成的负担。三是引导连队生态化生活,构建“小城镇+美丽连队+作业点”格局,抓好厕所革命,连队生活垃圾实现“户分类、连收集、团转运处理”的清理模式,通过打造美丽连队激发职工群众自觉向善的动力。
推进文化振兴。兵团精神不能直接改变世界,却可以改变人,而人是能够创造更大价值的。推进文化振兴,首先要加强教育引导,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县级融媒体中心等平台开展对象化分众化宣传教育,从根本上引导职工群众自立自强。其次要注重发挥连规民约的规范引导作用,把兵团精神嵌入连规民约、家庭家教家风建设中。第三要加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整合文化惠民活动资源,支持职工群众自发组织开展“兵演兵、兵画兵、兵写兵、兵舞兵、兵唱兵”等传承红色基因、体现兵团特色的文化娱乐活动。
推进组织振兴。第一,要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主体,在做到“四级书记一起抓”的基础上,着重强调连队振兴领头雁的作用发挥。第二,对连队“两委”队伍结构进行优化,改善边境连队“两委”队伍普遍学历低、老龄化的现状,储备后备力量。第三,利用好访惠聚工作队、“第一书记”常态化机制,结合脱贫攻坚工作中已摸索出来的经验,推动边境连队有效治理,鼓励吸收有专业知识背景的技术力量投入基层工作,助力连队振兴。第四,加强连队党支部标准化建设,健全完善连队“两委”民主管理、监督考核制度,确保连队各项工作有序运转,推进乡村振兴稳步发展。
全面推进兵团乡村振兴,要充分发挥兵团精神的特殊作用,让职工群众更有精气神,让连队更有吸引力。
(作者单位:兵团第十师北屯市党委党校)